未來版魯賓遜漂流記:《火星任務》影評

在十月一日正式上畫之前,小編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如此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證明二十世紀霍士公司對這齣戲在香港市場的重視。現在走過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地鐵站都看到Matt Damon 的電影宣傳廣告。 實話實說,打從電影預告發佈之前,小編都已經知道這齣戲的名堂。小編認識這齣電影的原因是幾個月之前的一日收聽某網台的節目時,一位主持介紹電影的原著小說而得知的。小說最初推出並不受歡迎,直至2014 年皇冠出版集團收購版權再版才忽然大賣,然後再被買下版權拍成電影。 懶惰的小編雖然曾經有過去圖書館借小說來看的念頭,可是最後還是做了那個un un 腳等睇電影的廢青。終於等到了電影在香港首演的日子,小編當然沒有放過先睹為快的機會~

Martian2-1

劇情的設定是一行六個人在一次火星探索任務中遭遇強大的火星風暴,被逼中止任務坐船回地球。可是他們在回到返回艙的過程中,Mark Watney (Matt Damon 飾)被一些設備的碎片打中,刺穿了太空衣內的生命探測器和自己的腹部。由於儀器被毀,同時Watney 被大風暴吹走,在能見度很低無法搜索的情況下,其餘五個人唯有放棄Watney 自行坐飛船離開。當所有人和NASA 都以為Watney 已經死了的時候,Watney 竟然奇蹟生還。可是他一個人獨自在空無一人且寸草不生的火星上面,到底他如何才能夠生存下去等待救援?

Martian2

雖然一個太空人被獨自遺留在外星不是甚麼石破天驚的想法,但是電影內Mark Watney 一個人在火星上需要運用自己的頭腦,想辦法在火星製造足夠他生存的食物和用水,同時也要想辦法和NASA 聯絡令NASA 得知他仍在生的消息。過程中遭遇到無數次失敗,甚至連所剩無幾的食物都因意外損失了不少。但是他所做的每一個努力都並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全都有科學根據的。小編在佩服原著小說的作者Andy Weir 的想像力之餘,更加佩服他在寫作小說的過程中認真尋找情節裡面的科學論證。

Martian4

相信看完電影的每一個人都和小編一樣,想像自己如果是那個被丟在火星的太空人,每天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一個人在荒蕪的星球中掙扎求存,還要不知道地球會不會真的有人來營救的情況下,心理上的挑戰絕對不會比生理上的挑戰來得輕易。主角Mark Watney 雖然是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太空人,心裡質素一定超越常人,可是電影中還是比較缺乏對主角的心理變化的交代。連食物幾乎全毀的情況下,主角都只是向天大爆幾句粗口就算數。小編明白科幻電影不是文藝片,較少心理描寫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於一個人在渺無人煙的外星球中,如何在心理上說服自己隨時會葬身外星的事實,的確是小編很好奇但電影中較少著墨的地方。

Martian3

主角Matt Damon 其實已經出演過科幻電影的角色 (在Interstellar),由於是獨腳戲的關係,大部分他出現的場面都是改用旁白或者對著鏡頭自說自話來交代,演出表現絕對是合格有餘。其餘演員包括Jessica Chastain 和Kate Mara 都是屬於其餘五位太空人,不過戲份不算多。反而值得留意的是飾演火星計劃總負責人的Chiwetel Ejiofor (就是那位印裔工程師),他成功演活了一個有passion 的科學家,有點率性夠膽對抗保守行事的NASA 署長,同時在策劃營救行動時不失冷靜,是一個相當令人討喜的角色。   小編觀賞的是3D 版,但是整套電影的3D 效果並不算太突出,所以觀眾即使觀看2D 版仍然可以感受到浩瀚的宇宙和火星獨特的沙漠地貌。對於從少就對星空宇宙充滿幻想的小編來說,觀看電影有如親身到達火星一樣,畫面十分具有說服力。就在小編觀看電影之前,NASA 就公佈了火星存在液態水的證據,應該有機會為票房沖喜了不少。

Martian6

本片雖是較為面向年輕人的電影,但是沒有Interstellar 需要預先做功課了解電影裡面的科學原理那麼誇張,所有電影裡面用到的科學都是淺白易懂,對白也沒有夾雜太多複雜的科學名詞。甚至連最後拯救Watney 的計劃都有生動地向觀眾解釋,所以如果和家人入場觀看的網友也不用太擔心家人看不懂。

Tagg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