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 萬夫莫敵:《換諜者》影評 TAKE 2

影評本應是電影上畫前出街的。作為「非專業」影評人的我,大部分時候影評遲出街的原因,不外乎懶、或者忙著正職沒有時間寫,最後出街的文章,都是經過上司苦口婆心、三催四請下才寫出來。但是這篇影評之所以現在才出街,純粹因為我在上星期很遺憾地因為某些私人原因,沒有出席本電影的香港首映。現在你看到的本文,是我自掏腰包,很難得終於在完成其中一個考試之後的空檔,找到深夜時間入場觀看。為什麼那麼堅持,甚至願意自己拿真金白銀買票入場?我只能說,看過這齣電影,就知道幾十元戲飛錢,絕對值回票價。

708741_ori

相比起最近很紅的《我的少女時代》和上一期很hit 的《火星任務》相比,這齣戲人氣度遜色不少,我覺得這齣戲的題材對普羅大眾來說比較「離地」,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故事建構於為人熟知,但正在被遺忘的歷史背景:六十年代初美國受麥卡錫主義氛圍影響,整體社會完全妖魔化最大敵國蘇聯。當冷戰的邊緣陷入白熱化階段,美國政府成功逮捕了一個蘇聯間諜。當所有美國人,甚至連號稱自己剛直不阿的法官都恨不得把這個間諜釘死在十字架上,當路雲律師 (Tom Hanks 飾) 卻被安排當這個間諜的辯護律師。好不容易成功爭取到不用處死的刑罰,當路雲律師卻受到千夫所指,甚至連家人都不諒解他。碰巧另一邊廂蘇聯也捉到一個駕駛U2 間諜偵察機的美國飛行員,在美蘇兩國的默契下,美方委派當路雲律師,前往情況混亂、秩序未穩的東柏林,談判交換間諜的協議…

780665_ori

電影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實,我個人其實相當喜歡這類以史實作時代背景的電影,如模仿遊戲(2014)、ARGO (2012)和King’s Speech (2011)。這齣戲更加是同時建基於兩件冷戰期間重要的事件:間諜審判和談判換諜。電影前半部分是關於當路雲替蘇聯間諜魯道夫阿貝爾辯護時候收到社會各界的白眼,甚至被Haters 向他的住宅開槍洩憤。當路雲律師堅持替間諜辯護,甚至不顧社會的壓力堅持上訴,令CIA 看中了當路雲的能力而讓他負責更重要的換諜談判。電影一開始逮捕間諜的過程雖然有點倉卒,鏡頭一轉便講到了檢察院要求當路雲替阿貝爾辯護,但是前半部分的重點是塑造了當路雲律師的擇善固執和當仁不讓的性格。

bridge-spies
電影中間穿插了U2 偵察機的來由和被擊落的過程,著墨不多,對於機師被捕的過程及他為何沒有按照指示自盡滅口的原因也沒有交代,這是本電影少量的敗筆之一。及後機師被俘,每日面對蘇聯方面的嚴刑逼供,則是電影後半部分不少讓觀眾揪心的鏡頭之一。

SJP_JB_D42_06638_1437453916

後半部出現的煽情畫面還有更多:柏林圍牆分割東西柏林,鏡頭以Tom Hanks的視覺,看見幾個意圖越過圍牆逃到西柏林的平民,被無情的機關槍掃射而死。我明知這個鏡頭的目的就是煽動觀眾的情緒,但是當聽到機關槍聲響起,心情還是不自覺地被狠狠衝擊。畢竟,來到生死關頭,旁觀者即使只是在看電影,也不可能不為之痛心。

BRIDGE OF SPIES

故事還有第三條副線,一個美國大學生普萊爾,本來想趁著圍牆未完全封堵之前帶著德國女友逃到西柏林,可是來到圍牆時已經太遲,還因為沒有證明文件而遭到東德方面的拘禁。當路雲本身獲派的任務只是用阿貝爾來交換美國偵察機師,但他還想同時利用阿貝爾把這個無辜的大學生交換回來,以一換二對美蘇雙方都是很難妥協的方案,但當路雲卻巧妙地利用東德和蘇聯之間的猜忌來促成以一換二的大團圓結局。電影帶出雖然當路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他仍然能夠憑自己僅有的能力,令事情得到更完美的解決。

708740_ori

最後我還想觀眾留意一點:就是阿貝爾和當路雲的之間的友誼。雙方在辯護訴訟時已經逐步建立信任,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並不是那種稱兄道弟的膚淺友誼,而是那種基於時代背景下不能宣之於口的互相信賴和默契。到最後雙方在橋上作交換時,阿貝爾決定在永別之前,基於雙方的友誼,義無反顧地協助當路雲,讓當路雲能夠完成他以一換二的任務。在這一刻,他們的友誼已經昇華到真摯的境界。換諜完成後,阿貝爾還給了當路雲一份見證他們此生友誼的禮物。可是兩個人在短時間命運交織在一起之後,友誼已經隨著換諜活動結束,永遠地逝去。

881458_ori

Tom Hanks 的演出表現是無庸置疑的,演活當路雲以忍辱負重的心態完成了無比艱巨的任務。全齣電影把觀眾至於緊張的氣氛當中,但並不是恐怖片中隨時被嚇的緊張,而是在巨大壓力下戰戰兢兢的緊張。相比起血肉橫飛的戰爭,冷戰同樣地上演了一場又一場觸動人心的事件,隨時都會把全人類推向核戰的無盡地獄之中。冷戰隨著蘇聯解體,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當昔日的柏林圍牆都已經倒下了26 年,東亞還有兩對因為冷戰仍然分裂的國家,他們終有一天會看到統一團聚的曙光嗎?

Tagg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