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時正是1814年江戶時代,「百日紅」盛放季節,主人公阿榮是葛飾北齋(鐵藏)的女兒,鐵藏被喻為日本首屈一指「浮世繪」畫師,其畫功精湛定必無用置疑,既能繪於合併數十塊塌塌米面積大的巨大畫像,亦可於一粒白米上畫出一頭小鳥,盡都可表達出其過人繪畫風格及功力。 身為女兒兼表接玨人,畫龍點明睛栩栩如生可引出真龍騰雲駕霧,畫地俯圖可叫人幻想日夜見鬼怪,嚇得病入膏肓,雖然有時仍需父親鐵藏出手補「獲」,畫功足顯其天賦。阿榮經歷由江戶時代至新政府社會轉變,父親死後生活更是癲沛流離,1857年後行蹤不明完全消聲匿跡,「浮世繪」二代目大師故事亦就此完結。 整齣動晝90分鐘,故事簡單但晝面豐富,亦有交待阿榮跟家人與師兄的感情部份,可謂動態畫面與故事內容比例恰當,雖跟宮崎駿出品有段距離,亦值得推介,習慣只看宮崎大師的可試試一看造類型動畫。^O^ 在故事結束之前畫面一轉,原來故事中人來人住的那條兩國橋河道,就是現今淺草與墨田區之間隅田川(河道) ,正正是小弟經常去的押上SKYTREE 左近………
Read more
想食 Pizza,可以去到幾盡? 印度電影在香港,算不太多,今次有幸睇到套正能量電影,主角為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孩,是貧民窟的家庭長大,父親坐牢,母親外出工作以及丈夫搵律師洗脫罪名而用盡金錢,而兩小孩是由嫲嫲照顧,也因為這樣,兩小孩沒錢上學,只能執煤幫補家中收入。 有一天,當兩兄弟見到新開張Pizza 店,以及在電視上見到Pizza廣告覺得非常吸引,所以用盡方法搵錢希望可以食到Pizza,但當他們可以搵到錢去買Pizza之際,因Pizza店的保安覺得佢地污糟邋遢,所以不準他們買Pizza,他們當時沒有放棄,繼續堅持佢地既目標Pizza,之後他們二人意識到衣着的重要性,所以佢地想方法去搵錢買衫,但當他們二再去Pizza店之際,兄長給店長掌摑,再趕他們走,令他們二人覺得是一波三折,當他們回家時,家中的嫲嫲過身,而媽媽也不夠殮葬費,當時小孩二人即時取出,他們所賺到的金錢來處理嫲嫲的葬禮,亦和盤托出給媽媽聽錢是如何賺來的。 當我們以為件事完結之際,有另一個小朋友錄影到兄長被店長掌打面的經過,給傳媒廣泛報道後,引發社會熱話對窮人歧視的討論,最後Pizza店亦因為傳媒廣泛報導,Pizza店老闆亦怕影響生意,以明星級來招呼這2位主角⋯這點做到首尾呼應既感覺,有強烈的對比 看完電影後,覺得現今香港比較富庶的地方,不需像電影中兩兄弟要為他們的理想,食Pizza而想盡方法,而香港的小朋友仲要什麼都唔食,浪費食物,所以香港家長同小朋友都極力推薦去睇一睇這套電影⋯…
Read more
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本人其實挺接受cult片,不過這套cult片完全超出我所能理解的範疇。劇中不時出現色情、恐怖、血腥的情節,是cult片必備的元素;可是,此片中的各大情節毫無前文後理可言:兩位女主角扭盡六壬去虐待男主角,不過片中從來沒有交代兩位女主角如何得知男主角一家所發生的一切。還有,每每男主角進行反抗並進行預防措施時,女主角們都能成功突破,但如何突破則毫無交代。 簡單來說,這是一齣官能刺激片。不是色情刺激片,而是虐待刺激片。如果想挑戰噁心的極 限,或教訓某人不要花心時,可以一看。…
Read more
故事主線︰ 兩位女主人公何靜(楊穎)與 馬麗(倪妮),是對自小相識的超級好友, 在成長歲月中,他們共同度過了同甘共苦的日子,即使偶爾有失意時,亦同受苦難亙相扶持,兩人關係早已昇華成為閨蜜,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同時各自遇上自己的白馬王子,兩人浪漫戀愛時光正式始動,順理成章發展至結婚,但由於婚禮統籌師疏忽,導致3年內只餘下一個婚禮檔期,為了實現婚禮夢想,閨蜜二人之間的婚禮爭奪戰正式展開…… 本是同閨蜜,相煎何太急 「好起上呢糖痴豆,嬲起上呢水溝油」,細時可以一塊GODIVA兩份分,到大過又可幫朋友碌卡比埋婚禮費用,這種朋友絕對可遇而不可求,為了爭個婚禮檔期,雙方勾心鬥角,多番火拼過你死我活,而最終又冰釋前嫌,大團完結局,真是十分戲劇性了…… 相信戲中不乏導演刻意要表達的少女至新娘階段的不同情懷,但可惜小弟是Male, GET 唔到,又或許是小弟不才,不懂得解讀 ^O^,相信女性觀眾們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
Read more
在動手打這篇文章前,老闆埃焚哥不停提示2015年版的007與早前暑假上演的職業特工隊5的劇情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先破小案,破案後遇上特務機構重組,同時換了新的上司;新上司則與邪惡組織有染,企圖破壞舊有民主政治體制。究竟是誰抄誰呢?個人認為007被職業特工隊抄襲的機會為大,因為去年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遭受來自北韓的駭客攻擊,大量機密文件外洩,所以不能排除兩年一製的007被其他行家抄襲的可能。 你可能會問,007雖然是特務電影的先驅,但是類似題材的電影遍地皆是,幾乎每一季的都有特務片上映。還有,007系列已經出道五十多年,題材來來去去都是一個特務英雄+數位外柔內剛的美女先逢場作戲,再打倒大壞人的故事,看著重覆的劇情不會悶嗎?其實是不會的,因為007系列總能活在當下——根據時代背景來描寫當代獨特的特務故事。以這集為例,進入大數據年代,大規模收集數據所帶來的數據隱憂就格外引人關注。而007針對這問題所採取的對策,就是購買經典的Nokia手機送給合作無間的女同事(邦女郎?)。 除此之外,每集007都與前作有連貫。今集007的任務是由上集的M來指示的,今集的大魔王是前數集大魔王的老闆。為何今集的大魔王屢屢找007的的麻煩?因為今集的大魔王的父親是007的養父,而今集的大魔王認為007背叛了養育他的一家人,親情與大眾利益的矛盾正是上集007的其中一個題材。不但如此,解決大魔王所犧牲的數集邦女郎,都在最後決戰一幕前出現,繼續詢問親情與大眾利益有矛盾時,007會如何抉擇。 與其他特工影片不同的是,你會感受到濃濃的國際政治在每一集的007電影。由冷戰時代的美蘇爭霸,到21世紀的反恐戰爭,007堅持以英國角度去理解並解決國際政治爭端。雖然他是荷里活出品,但濃濃的英式風格反映出大英帝國如何成熟地玩弄國際陰謀,維持大英帝國的利益。對於日漸喪失國際觀的香港人,007是一套良好的國際政治教材。 007真不愧為我的最愛,我誠心向每位朋友推介今年的007電影——鬼影帝國。…
Read more
故事簡介 實驗室「騎呢」清潔工人,手多多弄醒了研究中的生化喪屍,攪到自己當場斃命之餘,亦令整個小鎮隨即陷入喪屍世界險境。另一方面,童子軍第264小隊正進行成員招募,可惜無人問津,隊長及三名童子軍唯有照原定計劃到野外考取鷹神章,路途中,隊長遇上喪屍襲擊…… 「章」到用時方恨少 電影中的三位童子軍及其隊長,日考夜考,都是為了取得制服上多一枚章,看似十分無謂,令周遭的人都覺得不設實際,更不合時而,但當遇上滿街喪屍,見人就追趕咬殺這種絕境時,他們從考章過程中所建立技能,充分學以致用,因應環境與物件,制定工具及抗屍對策,雖然過程中不乏「付碌」成份,但最終都可憑藉技能成功救己救人,成為英雄人物,絕非「童子軍跳彈床」Scout 彈彈。 笑位充足 無厘頭撞死馴鹿,變左撞死「小鹿斑比」 擺白唔知隊長已變左喪屍,照噴火燒隊長 見到喪屍當野獸,跟喪屍鬥扮鎮定 發哥口中經典對白「童子軍跳彈床」,而且更錯手扯斷喪屍條 J 手機自拍狂,被喪屍追趕包圍時,都不忘跟喪屍自拍留念 其他…… (唔寫太多,自己入場睇吧^^) 似Cult 片但值得入場觀看 未睇這齣電影時,本人抱著去看一看 Cult 片 preview 的心態進場, 翻炒早年曾 heat 爆的喪屍題材,到底可以有幾 cult 呢 ? 難道是陳年港產片《生化壽屍》的鬼佬新版本 ? 殊不知一看發現有驚喜,喪屍故事簡單,一位索女加上三個童子軍為主導, 劇情進度明快,之間夾雜多個笑位,節奏流暢又充滿娛樂性,絕對值得入場觀看。 溫馨提示 此片分為 III 級及 II B 級兩個不同級別上映,…
Read more
影評本應是電影上畫前出街的。作為「非專業」影評人的我,大部分時候影評遲出街的原因,不外乎懶、或者忙著正職沒有時間寫,最後出街的文章,都是經過上司苦口婆心、三催四請下才寫出來。但是這篇影評之所以現在才出街,純粹因為我在上星期很遺憾地因為某些私人原因,沒有出席本電影的香港首映。現在你看到的本文,是我自掏腰包,很難得終於在完成其中一個考試之後的空檔,找到深夜時間入場觀看。為什麼那麼堅持,甚至願意自己拿真金白銀買票入場?我只能說,看過這齣電影,就知道幾十元戲飛錢,絕對值回票價。 相比起最近很紅的《我的少女時代》和上一期很hit 的《火星任務》相比,這齣戲人氣度遜色不少,我覺得這齣戲的題材對普羅大眾來說比較「離地」,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故事建構於為人熟知,但正在被遺忘的歷史背景:六十年代初美國受麥卡錫主義氛圍影響,整體社會完全妖魔化最大敵國蘇聯。當冷戰的邊緣陷入白熱化階段,美國政府成功逮捕了一個蘇聯間諜。當所有美國人,甚至連號稱自己剛直不阿的法官都恨不得把這個間諜釘死在十字架上,當路雲律師 (Tom Hanks 飾) 卻被安排當這個間諜的辯護律師。好不容易成功爭取到不用處死的刑罰,當路雲律師卻受到千夫所指,甚至連家人都不諒解他。碰巧另一邊廂蘇聯也捉到一個駕駛U2 間諜偵察機的美國飛行員,在美蘇兩國的默契下,美方委派當路雲律師,前往情況混亂、秩序未穩的東柏林,談判交換間諜的協議… 電影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實,我個人其實相當喜歡這類以史實作時代背景的電影,如模仿遊戲(2014)、ARGO (2012)和King’s Speech (2011)。這齣戲更加是同時建基於兩件冷戰期間重要的事件:間諜審判和談判換諜。電影前半部分是關於當路雲替蘇聯間諜魯道夫阿貝爾辯護時候收到社會各界的白眼,甚至被Haters 向他的住宅開槍洩憤。當路雲律師堅持替間諜辯護,甚至不顧社會的壓力堅持上訴,令CIA 看中了當路雲的能力而讓他負責更重要的換諜談判。電影一開始逮捕間諜的過程雖然有點倉卒,鏡頭一轉便講到了檢察院要求當路雲替阿貝爾辯護,但是前半部分的重點是塑造了當路雲律師的擇善固執和當仁不讓的性格。 電影中間穿插了U2 偵察機的來由和被擊落的過程,著墨不多,對於機師被捕的過程及他為何沒有按照指示自盡滅口的原因也沒有交代,這是本電影少量的敗筆之一。及後機師被俘,每日面對蘇聯方面的嚴刑逼供,則是電影後半部分不少讓觀眾揪心的鏡頭之一。 後半部出現的煽情畫面還有更多:柏林圍牆分割東西柏林,鏡頭以Tom Hanks的視覺,看見幾個意圖越過圍牆逃到西柏林的平民,被無情的機關槍掃射而死。我明知這個鏡頭的目的就是煽動觀眾的情緒,但是當聽到機關槍聲響起,心情還是不自覺地被狠狠衝擊。畢竟,來到生死關頭,旁觀者即使只是在看電影,也不可能不為之痛心。 故事還有第三條副線,一個美國大學生普萊爾,本來想趁著圍牆未完全封堵之前帶著德國女友逃到西柏林,可是來到圍牆時已經太遲,還因為沒有證明文件而遭到東德方面的拘禁。當路雲本身獲派的任務只是用阿貝爾來交換美國偵察機師,但他還想同時利用阿貝爾把這個無辜的大學生交換回來,以一換二對美蘇雙方都是很難妥協的方案,但當路雲卻巧妙地利用東德和蘇聯之間的猜忌來促成以一換二的大團圓結局。電影帶出雖然當路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他仍然能夠憑自己僅有的能力,令事情得到更完美的解決。 最後我還想觀眾留意一點:就是阿貝爾和當路雲的之間的友誼。雙方在辯護訴訟時已經逐步建立信任,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並不是那種稱兄道弟的膚淺友誼,而是那種基於時代背景下不能宣之於口的互相信賴和默契。到最後雙方在橋上作交換時,阿貝爾決定在永別之前,基於雙方的友誼,義無反顧地協助當路雲,讓當路雲能夠完成他以一換二的任務。在這一刻,他們的友誼已經昇華到真摯的境界。換諜完成後,阿貝爾還給了當路雲一份見證他們此生友誼的禮物。可是兩個人在短時間命運交織在一起之後,友誼已經隨著換諜活動結束,永遠地逝去。 Tom Hanks 的演出表現是無庸置疑的,演活當路雲以忍辱負重的心態完成了無比艱巨的任務。全齣電影把觀眾至於緊張的氣氛當中,但並不是恐怖片中隨時被嚇的緊張,而是在巨大壓力下戰戰兢兢的緊張。相比起血肉橫飛的戰爭,冷戰同樣地上演了一場又一場觸動人心的事件,隨時都會把全人類推向核戰的無盡地獄之中。冷戰隨著蘇聯解體,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線當中,當昔日的柏林圍牆都已經倒下了26 年,東亞還有兩對因為冷戰仍然分裂的國家,他們終有一天會看到統一團聚的曙光嗎?…
Read more
《巫間獵人》是一套講述已經生存了八百年的捉巫戰士(witch hunter)如何打敗邪惡的黑巫妖(dark queen)勢力的故事。 這是一個超級英雄的故事。 沒有人可以生存八百年,並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自行調整裝備及衣著。所以,導演花了不少心思來描述各角色。他們不但個性鮮明,並且出場時機均恰到好處。不過,其他非主角角色的表演時間有點過短,很明顯是準備在續集繼續表演。 故事情節的編排可謂出人意表。首先在飛機上教訓不知死活的年輕巫師,然後是和老隊友的互動,連著是為了拯救老隊友的一連串故事。途中,既遇見了本劇(系列)的女主角,又發現從內外兩方面針對他的一連串陰謀。總之,他既不是傳統的美式電影,又不是長篇大論的日式作品。整體的故事情節的編排,更像是中國人出品。 背後的意義更已經突破了傳統美式電影的境界。傳統的美式電影正邪鮮明,邪惡一方最後的結局是永不昭生。不過,這電影最後指出正邪並非絕對,絕對正義的背後,往往是邪惡的溫床。真是充滿東方思想的文化氣息呢。 《巫間獵人》既有一套熱賣的超級英雄應有的元素,又有獨特的故事佈局及訊息。我不但建議大家觀賞這電影,而且預計未來必定會有續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