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論是80後還是80前的讀者們,都一定有看過史奴比的漫畫。那隻會說話的可愛小獵犬,從不說人話的小鳥糊塗塔客,還有一班趣稚的小朋友們,50 年來陪伴著一代一代人成長。 這次小編不清楚是不是首次史奴比被搬上大銀幕,但是肯定這次是小編和跟小編同一代人第一次看到真正在觀眾面前活潑蹦跳的史奴比。沙田新城市廣場還有一個史奴比樂園,不過小編很久沒有去過了,真的不知道現在史奴比對現在的小朋友有沒有吸引力,還是已經變成像叮噹一樣,只是已經變成大人的我們的“回憶”。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看過史奴比的漫畫,漫畫的格式是一個個沒有直接聯繫的四格漫畫,很少會出現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連主角查理布朗原來是一個害羞,同時什麼也做不好的小男孩,小編對這個角色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原來很多兒童漫畫的主角都是”大雄“式的人物。 故事內容只屬普通,沒有什麼驚喜的地方,甚至可說是有點兒沉悶,當然兒童卡通片我們也不能夠期待什麼。我們的主角查理布朗喜歡上了新轉來的可愛女生(又是這些轉校生劇情),查理越想表現自己,越在女孩面前出糗,在史奴比的幫助下,查理終於成功威返次,逐漸變得開朗和受歡迎,也順利打動了女孩子的芳心,認定平凡的查理也是一個Special One。 雖然全片是3D電影,可是也犯了3D 電影的通病:只有字幕3D。除了史奴比在劇中FF過在歐洲著名景點下的一戰空中追逐戰,在視覺效果上頗為出色之外,其餘部分和2D 分別確實不大。小編最欣賞的,是很多搬上銀幕的兒童卡通片(如海綿寶寶和哆啦A 夢3D 劇場版),電影中的造型和漫畫中有顯著的落差,角色們變得完全不可愛。幸好在這齣史奴比,製作團隊盡力地保留了原著簡單的畫風,角色們3D 化後仍然保持十分可愛的造型,這點小編絕對擊節讚賞。 若問小編最喜歡哪個角色,小編反而會選擇“串嘴女強人” Lucy,史奴比和查理布朗都是那種實而不華的平實角色,只有Lucy 是性格分明敢愛敢恨的女孩。在這齣電影也不例外,一開始妒忌那個新來的紅髮女孩比她漂亮;經常向弟弟Linus 喋喋不休;毫不留情地取笑查理布朗;老積地向同學們提供付費的心理輔導;但是遇見貝多芬“男神” Schroeder 卻立即變身小鳥依人,這位性格出位的小女強人,往往是電影中笑料的來源,Lucy 和Linus 兩姊弟的對話更加反映了活在女強人陰影下小男生的無奈。 幸好,縱使是永不低頭的Lucy,最後也能看到了查理布朗的可愛之處。整齣電影的主調就是不同同學們之間性格雖然大相逕庭,但是還是能夠互相包容,一齊做個好朋友。希望家長們能夠帶他們的“港孩”入場觀看,讓孩子們知道學懂人際相處的道理,和查理布朗永不放棄的精神。…
Read more
在此首先要跟讀者道歉,又是影評出稿延誤的問題。小編最近開始考試,所以沒有抽空完成這篇影評,證明我還是有點懶惰,希望讀者們能夠體諒。 說回正題,執筆之時,這齣電影已經在香港上畫,但是普遍評價只屬一般。眾所週知,科學怪人的英文是Frankenstein,原來Frankenstein不是科學怪人本身的名字,而是創造科學怪人出來的瘋狂醫生Victor Frankenstein的姓氏。從內容來說,這齣電影的主軸講述這位19世紀的瘋狂醫生兼科學家Victor Frankenstein (James McAvoy 飾) 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如何透過當時屬於非常尖端的科技如電擊和解剖學的發現來嘗試把死人復活。但是成效一直停滯不前,直至他在馬戲班遇上一位對人體經脈非常熟識的醫學天才Igor (Daniel Radcliffe 飾),兩師徒合作之下,終於成功透過重組不同人類的器官和皮膚來創造出一個復活重生的「人類」,但是Igor 卻發覺他們創造的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毫無感情的活死人,只有Igor 才能阻止Frankenstein 繼續他的瘋狂計劃。 小編對這齣電影的評價算是不過不失,全齣戲的中心思想就是即使科學家能夠復活肉身,卻沒法復活靈魂。在劇情的鋪陳上,Frankenstein 一步步地打造他心目中的人類,但是當中不但出現來自代表傳統觀念的挑戰,認為生命是上天的創造,人類沒有辦法逆天而行;及後則連助手Igor也認為Frankenstein的行為已經太過瘋狂,若果令科學怪人誕生則有機會令自己陷入危險,但是Frankenstein 還是堅持要令科學怪人復生。電影當然要讓科學怪人誕生才「有戲做」,不過只是在最後的十分鐘出現就馬上被眾人合力擊殺死掉,感覺上結局部分有點草草了事。 兩位主角的演繹比較則相對明顯,打從X-Man 系列深入民心以來,James McAvoy 在《科學怪人》繼續出演「狂人」的角色,他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如痴如醉的眼神和那種不容任何人阻止他的計劃的決心,最後逐步連自己都變成可怕的怪物的心理變化,在電影中充分表達出來。相比之下,Daniel Radcliffe 飾演的Igor 則較為失色,在哈利波特系列完結後,Daniel 也接拍了幾套電影,但是也不算賣座,感覺上Daniel 沒能夠突破哈利波特的影子,在《科學怪人》演出裡面,也是在演出一個輔助性質的內斂好人角色,雖然是有份協助Frankenstein 達成他的計劃,但是始終沒有踰越哈利波特那種大義凜然的道德角色的界限。和James McAvoy的「橫眉冷對千夫指」比較,還是有很大落差。如果Daniel 接下來能嘗試演出奸角,小編將會相當期待。 縱觀整齣電影,小編最初以為這是一套恐怖片,雖然也有一定的恐怖成分,但是只是個別一兩個鏡頭較為驚嚇,實際上還是描述Frankenstein慢慢變得瘋狂的心理變化為主,若果是想入場感受恐怖和血腥場面的觀眾們可能有點失望了。…
Read more
夫婦感情變淡,妻子心理有陰影,做丈夫可以點? 電影以70年代出背景,講述男主角需要取靈感作新書,所以去到一個海邊小酒店,表面上恩愛非常…… 去到電影中段,因男主角要時常出去取靈感,女主角只可獨自一人,有一天發現房間牆壁有一個小孔,能夠偷窺另一房間的新婚夫婦,之後女主角完全係偷窺上癮,男主角因愛妻心切,也加入偷窺行動,但只可惜,女主角表演無奈的心情,不太深刻… 去到電影尾段,女主角忍不住過去新婚夫婦對房間,想與新婚夫發生性行為,但男主角在小孔見到時,即出手制止,當新婚妻回來時,新婚夫和盤托出,到最後,男主角和新婚妻解釋原因 戲中男主角盡顯對妻子,不離不棄的好好先生,也風景看盡,看到70年代法國風光景色怡人,像睇緊旅遊節目………
Read more
主角成瀨 順原本是活潑好動,健談的女孩。卻因為一次多口,被「雞蛋妖精」封印雙口,以後一開口說話,肚子就會痛。 幾年後,成瀨 性格變得孤偏僻,班上的同學都當她是怪人。有一次,成瀨與班上三個交情不深的同學被老師點名擔任地區交流會的執行委員會,負責組織全班同學表演音樂劇。過程中試過自我質疑、試過逃避。 電影內容以全班同學合作舉辦音樂劇為包裝,適逢聖誕將近,唔少中學都會舉行畢業班聖誕表演,不禁令小編回憶起當年嘅一事一情。有人可能會覺得電影對舉辦音樂劇的描述節奏太慢,而我則覺得當中描述雖然長氣,當幾細膩。當中劇本唔好,主角出走,台上爆肚,想過放棄等等的問題,我想每一個中學搞過舞台劇/音樂劇嘅中學生都略知一二。 講到感動,老實講電影中感動位唔多,主角嘅情感表達又有點流於表面,中學冇搞過類似表演嘅人難有共嗚。但係,青春味道就幾重,一班同學為表演不顧一切,放學留低排劇整道具,個種青春,反而令到我最回憶。 一句講哂,中學有一班人玩過musical,drama既,令套戲定會令你勾起不少回憶。…
Read more
文前利申:冇劇透 最近回憶舊時的青春電影真的很流行,上個月在香港很紅的台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主打九十年代的夢幻校園愛情,這個月月頭才上畫的香港本地作品《哪一天我們會飛》則是藉九十年代的校園背景,描繪當時的學生如何看九七,影射目前香港目前社會的悲哀。現在想不到連東洋電影也來參一把,前田敦子和松田翔太主演的《愛的成人式》,也是風格類似的青春愛情電影,但是小編在進場之前根本無辦法想像這齣電影原來是充滿驚喜。 《愛的成人式》是原著小說的原名,英文名為Initiation Love,中文直譯應為“愛的啟動”。小編第一眼看到這個電影名還是有點兒尷尬的,畢竟《愛的成人式》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成人電影呀 呵呵 第二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地方就是這齣電影的海報,還以為在男女主角的臉上長滿了斗大的紅班,認真看才發現原來是四行大字,叫人切記要留意最後的結局。光看海報真是完全無法理解電影的內容。但是如果沒有親自入場的話,真的難以想像這齣電影為何能在日本奪得如此高票房。相信大部分入場的觀眾都是為了解開對電影海報裡面那四行大字的好奇心吧。(或者為了看前田敦子XDD) 剛剛入場,就看到導演在正式放映前的一段溫馨提示,叫觀眾朋友們千萬不要向未看的朋友透露結局,這段提示更加使小編好奇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 就咁睇,一開始呢套只是一套很FF的青春愛情電影:一個肥仔毒男遇上了女神,女神卻竟然主動喜歡上了自己。交往之後還發生了關係,最後在聖誕夜決心為了女友減肥。一切起初都看似很夢幻。但是鏡頭一轉,減肥成功的主角變得事業有成後,被調派到東京工作。在東京遇到了冷豔的美女同事,不經不覺對這位新同事產生了好感,最後情不自禁地出軌。故事在最後的五分鐘前大爆破前,怎樣看都只是一個男人追到女神之後遇到其他女仔之後移情別戀的老生常談。當然,小編不會在此劇透最後的五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想入場觀看的觀眾們切記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留意電影裡面的所有細節喔!不過其實沒有特別留心也沒關係的,電影最後會作完整交代的。 和《我的少女時代》相比,《少女》只是錄音帶的A 面,充滿所有浪漫、美好的元素,這齣電影則在A 面之後加入了B 面,得到之後就開始不懂得珍惜,然後移情別戀,最後肉體和心靈上都出軌了。究竟愛的成人式裡面,成人式是什麼?那就是當你發現你的初戀只是南柯一夢的時候了。 故事以八十年代為背景,出現了很多八十年代獨有的事物。片尾更有特別介紹八十年代流行的事物、打扮和俚語。小編雖然不是八十年代長大,但是年代背景並未有為劇情帶來代溝。反而作為女主角的前田敦子,導演有意無意地不斷出現前田敦子對著鏡頭說話想觀眾賣萌,然後一直散發著那種楚楚可憐的氣息,直程讓男觀眾們不敢直視。到了結局卻出現了極大反差,真係吹到啤一聲。…
Read more
開場時正是1814年江戶時代,「百日紅」盛放季節,主人公阿榮是葛飾北齋(鐵藏)的女兒,鐵藏被喻為日本首屈一指「浮世繪」畫師,其畫功精湛定必無用置疑,既能繪於合併數十塊塌塌米面積大的巨大畫像,亦可於一粒白米上畫出一頭小鳥,盡都可表達出其過人繪畫風格及功力。 身為女兒兼表接玨人,畫龍點明睛栩栩如生可引出真龍騰雲駕霧,畫地俯圖可叫人幻想日夜見鬼怪,嚇得病入膏肓,雖然有時仍需父親鐵藏出手補「獲」,畫功足顯其天賦。阿榮經歷由江戶時代至新政府社會轉變,父親死後生活更是癲沛流離,1857年後行蹤不明完全消聲匿跡,「浮世繪」二代目大師故事亦就此完結。 整齣動晝90分鐘,故事簡單但晝面豐富,亦有交待阿榮跟家人與師兄的感情部份,可謂動態畫面與故事內容比例恰當,雖跟宮崎駿出品有段距離,亦值得推介,習慣只看宮崎大師的可試試一看造類型動畫。^O^ 在故事結束之前畫面一轉,原來故事中人來人住的那條兩國橋河道,就是現今淺草與墨田區之間隅田川(河道) ,正正是小弟經常去的押上SKYTREE 左近………
Read more
想食 Pizza,可以去到幾盡? 印度電影在香港,算不太多,今次有幸睇到套正能量電影,主角為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孩,是貧民窟的家庭長大,父親坐牢,母親外出工作以及丈夫搵律師洗脫罪名而用盡金錢,而兩小孩是由嫲嫲照顧,也因為這樣,兩小孩沒錢上學,只能執煤幫補家中收入。 有一天,當兩兄弟見到新開張Pizza 店,以及在電視上見到Pizza廣告覺得非常吸引,所以用盡方法搵錢希望可以食到Pizza,但當他們可以搵到錢去買Pizza之際,因Pizza店的保安覺得佢地污糟邋遢,所以不準他們買Pizza,他們當時沒有放棄,繼續堅持佢地既目標Pizza,之後他們二人意識到衣着的重要性,所以佢地想方法去搵錢買衫,但當他們二再去Pizza店之際,兄長給店長掌摑,再趕他們走,令他們二人覺得是一波三折,當他們回家時,家中的嫲嫲過身,而媽媽也不夠殮葬費,當時小孩二人即時取出,他們所賺到的金錢來處理嫲嫲的葬禮,亦和盤托出給媽媽聽錢是如何賺來的。 當我們以為件事完結之際,有另一個小朋友錄影到兄長被店長掌打面的經過,給傳媒廣泛報道後,引發社會熱話對窮人歧視的討論,最後Pizza店亦因為傳媒廣泛報導,Pizza店老闆亦怕影響生意,以明星級來招呼這2位主角⋯這點做到首尾呼應既感覺,有強烈的對比 看完電影後,覺得現今香港比較富庶的地方,不需像電影中兩兄弟要為他們的理想,食Pizza而想盡方法,而香港的小朋友仲要什麼都唔食,浪費食物,所以香港家長同小朋友都極力推薦去睇一睇這套電影⋯…
Read more
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本人其實挺接受cult片,不過這套cult片完全超出我所能理解的範疇。劇中不時出現色情、恐怖、血腥的情節,是cult片必備的元素;可是,此片中的各大情節毫無前文後理可言:兩位女主角扭盡六壬去虐待男主角,不過片中從來沒有交代兩位女主角如何得知男主角一家所發生的一切。還有,每每男主角進行反抗並進行預防措施時,女主角們都能成功突破,但如何突破則毫無交代。 簡單來說,這是一齣官能刺激片。不是色情刺激片,而是虐待刺激片。如果想挑戰噁心的極 限,或教訓某人不要花心時,可以一看。…
Read more